现在中药的克数是用的现在的计量单位,现在的克数是通过过去的计量换算而来的,钱两等。
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1991年12月12日,4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的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
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国家副主席王震宣布开会,国务委员李铁映代表中国政府致开幕词,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专家和22个国家的卫生部高级官员参加会议。
大会收到2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论文2218篇。
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传说薄荷的原名出自希腊神话。冥王哈迪斯爱上了美丽的精灵曼茜,引起了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的嫉妒。为了使冥王忘记曼茜,佩瑟芬妮将她变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长在路边任人踩踏。
可是内心坚强善良的曼茜变成小草后,她身上却拥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凉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浓烈。虽然变成了小草,她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人们把这种草叫薄荷。
据说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别称,可用于治疗眼疾。
中药名字"徐长卿"的由来与历史人物徐长卿有关。徐长卿(约公元656年-约公元711年),字彦博,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徐长卿是唐代文学史上闻名的辞章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元稹、骆宾王等人一起被称为“元、骆、徐”。他以其才华横溢和卓越的诗才而闻名于世。徐长卿的诗作以抒发离愁别绪、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为主题,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被誉为“长卿篇章”。
在中医药学中,为了方便记忆和命名,常常使用历史上的人名作为中药的名称,以表达中药的性质、功效、归经等信息。因此,中药名字"徐长卿"很可能是以徐长卿的名字命名,可能与该中药的特性或功效相关。然而,具体关于中药"徐长卿"的成分和功效,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中药资料或咨询中医药专家以获取准确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命名可能存在地域差异和历史演变,因此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药方可能对同一中药有不同的命名。所以,如果您需要了解特定的中药信息,最好参考可靠的中药书籍或咨询中医药专家。
1.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
2.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时代”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那时候,人们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对各种农作物和天然之物的性能逐步有所了解,对它们的药用性能也开始有所认识。所谓“尝”,指的就是当时的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试验来了解其治疗作用的。
西湖: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上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把这块白玉磨成了一颗明珠,但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娘娘将宝珠抢走,玉龙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便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凡间变成了西湖,玉龙金凤也随之下凡了,化成玉龙山(玉皇山)和凤凰山,守护着西湖;
白蛇传:西湖中还流传着许仙和白娘子的动人爱情故事,也因为这个故事让西湖远近闻名。
有一种传说称,1913年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并且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同袁,宵同消,合起来为袁消,谐意袁世凯消灭,于是袁世凯在元宵节之前下令将元宵改为了汤圆,这就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由来。由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在南京,所以只有南方地区被迫改元宵为汤圆,北方地区较远未受影响。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时间演变
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国历代的正月的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
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都市传说”这个概念,虽起源于美国,但如今世界上各个地域,都有类似此种传说。日本的裂口女、富江,香港的鬼妈妈煮饭、新娘潭、七姐妹,越南的西贡旧公寓楼……一个又一个故事在当地被一个又一个信誓旦旦的人讲述、传播。它形成了历史,也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消失的搭车客》选取了美国社会长期流传、比较出名的一些“都市传说”,追根溯源,展示了都市传说是怎么形成、发展、流传的。
来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最终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
传说故事:叶公好龙、画龙点睛。